珠海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结构调整走上快车道。图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智能生产线。
珠海曾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吸引大量人才来珠创新创业。图为珠海主城区。
(相关资料图)
珠海风景优美、宜居宜业,吸引诸多企业落户。
作为全国首批经济特区之一,珠海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有些“不走寻常路”。
坚持生态立市,摒弃粗放式的工业发展模式,新生的珠海曾以牺牲短期经济效益的代价,守住了城市的绿水青山——这样的发展思路,无疑是超前的。曾有许多人认为,珠海就是因此错失了“第一桶金”。
但近年来,随着各地陆续开始产业转型,珠海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新兴产业的坚守,逐渐显示出其前瞻性。如今,这座城市的脚步日益笃定,在创新驱动下,新兴产业力量正强势崛起,加快构建珠海“产业森林”。
对珠海而言,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役。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张紫微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统筹:沈梦怡
产业从“新”开始
推动产业集群做大做优做强,正成为城市的共同追求。近年来,珠海发展产业的思路一直十分清晰,集中在一个“新”字。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珠海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人才驱动、创新驱动。
一个被人认为是“小而美”的旅游城市如何实现这样的创业雄心?选好赛道往往能事半功倍。
制造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稳。近年来,珠海强势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坚持“制造业当家”,产业结构调整走上快车道。
今年上半年,珠海工业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提升至36.1%,近十五年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5%。
产业内部,珠海也逐渐明确了自己的“四梁八柱”。
千亿产业是城市工业经济的“脊梁”。2022年4月,珠海提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以及智能家电、高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三大优势产业,迅速做大做强珠海“4+3”支柱产业集群,加速迈向“万亿工业强市”。
为更好地满足产业发展对载体的需要,同年,珠海推出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5.0产业新空间,在全市的范围内“种工厂”,让科创型中小企业用“毛坯的价格”享受“顶级的配置”。按照模板,这样的超级工厂,珠海要统筹建设2000万平方米。
一年多过去,这条赛道的“内弯”优势初步彰显。
今年上半年,珠海“4+3”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593.04亿元,增长9.4%,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77.4%,其中智能家电和新能源产业增速亮眼,同比分别增长23.3%和34.7%。
下半年的冲刺已经开场,珠海已经放出信号,还将把制造业当家作为头号工程,全力推动“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见实见效,建设好、配套好、运营好5.0产业新空间。
同时,珠海还将更加坚定地围绕光伏、新型储能、信创和生物科技等领域推进产业立柱项目落地,开展招商引资,力争全年新招引落地40个产值5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
可以预见,珠海工业产值跨过万亿门槛、实现千亿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仅是时间问题。
发展由“新”驱动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在地方经济发展的拉力赛中,创新能力好比动力引擎,而珠海的动力始终强劲。
20世纪90年代,珠海在全国首开“科技重奖”先河,凭借百万奖金轰动全国,吸引了大量人才来珠创新创业。从此,创新就铭刻在珠海的基因里。
而今,作为“科技重奖”的传承,创新珠海科学技术奖已成为一张新名片,见证着珠海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3年来,在该奖项的评选中,共涌现了74个突破行业技术堵点、具有广阔应用效益的优质项目和400余名杰出科技工作者,发放奖励资金307.5万元。其中,多个项目在全省乃至国家层面也收获了累累硕果。
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诚意,但仍不是终点,其指向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风气在珠海延续下来,并体现在政策落地中,才是“科技重奖”最大的财富。
《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管理办法》《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意见》……近年来,珠海不断出台激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成果多点开花。
2022年,珠海市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城市,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20.81件,连续11年全省排名第二。
从“大国重器”蓝天逐梦到全球无人船行业领航者,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到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天琴计划”,从生物医药到集成电路……过去几年,珠海科技创新蓬勃发展,陆续诞生了一批能打硬仗的隐形冠军和创新平台。
接下来,珠海还将加速推进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倍增计划,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据悉,科技创新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第三届大会也将于今年9月在珠海举办,同期还将举办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科技与创新交流博览会。
随着科技交流平台进一步畅通,产学研成果加速转化,珠海的创新氛围还将更加浓厚。
强者现“新”面孔
作为全国超5000万户中小微企业的“领头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日再迎扩容。
这次,珠海共43家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四,仅次于深圳、广州和东莞,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加上之前几批入围企业,至此,珠海已累计诞生7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当前阶段,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作为中小企业群体的“领头羊”,其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等维度作用越发彰显。
从行业来看,珠海新上榜企业聚集在生物医药与健康、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多个产业,不少是其细分赛道上的“隐形冠军”。
这也直观地反映出,珠海新兴产业蕴藏着更多的机会。未来,或将有更多创新的新面孔在这里崛起。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珠海的发展离不开众多优质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珠海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培育出丽珠医药、远光软件、金山软件等一批科技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后来都成为珠海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十三五”期间,珠海高新技术企业存量从2015年的397家跃升为2020年的2101家,近五年年均增长率超39%。目前珠海高企总数达2308家,上半年高新技术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1.2%。
新生的创新军团,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上市公司作为优秀企业代表,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截至2023年7月15日,珠海今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已达4家,位列广东第三,仅次于深圳市(13家)、广州市(5家)。
存量上市公司表现也稳中有进,2022年,38家A股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3401.34亿元,同比增长1.80%。格力电器、华发股份、纳思达、丽珠集团等百亿级以上的企业地位稳固,部分公司去年成绩创下历史新高;英搏尔、远光软件也表现亮眼,显示出较好的成长性。
还有更多创新后备军正在培育中。数据显示,目前,珠海已纳入上市培育综合服务平台的储备企业2029家,在培企业679家,并制定企业上市三年发展规划,将59家企业纳入珠海市上市发展第一梯队。
凭借源源不断的向“新”力,珠海奋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