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双碳”大势下,深圳新能源产业频现利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胡润研究院6月19日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深圳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城市。
而在近期,让公众更具有感受的事件和活动也大大增多。
正在举办的大湾区车展上,新能源汽车独领风骚,巨头宝马更是罕见的第一次以全部新能源汽车参展,表达对深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看好。而在德国一个世界级展会上,深圳光伏企业更是去了130多家,领先其他城市。
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个深圳的新能源产业,已经开始进入巨头企业加速布局期。前几天,宁德时代宣布进军深圳市场,未来项目值得期待。而本地新能源产业龙头比亚迪自然不甘示弱,更是在近期加码投资,宣布将全球设计中心与储能项目设在深圳东部。
同时,国内外多个高水平展会和论坛上,深圳新能源产业“绿军团”成为重要力量。
这也让人意识到,深圳绿不仅是深圳自然生态,也可能指深圳的新能源产业。
榜单:深圳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城市
6月19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
其中,深圳、上海、苏州、北京、常州获评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五大城市,广州、武汉等位居前十。另外,新能源优质企业最集聚的3个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
这是深圳第二次名列该榜单首位。
本次榜单调研范围为所有中国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胡润研究院分别对各城市的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进行信息采集和评分,最终进行综合汇总并排名。
胡润认为,对城市而言,新能源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企业聚集程度的高低,既反映了城市创新能力和产业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能够抓住新能源产业机遇的城市,未来将在中国财富地图上占据更好的位置。
胡润表示,在榜单上,深圳和上海的优势比较明显,一方面是有雄厚的城市实力做保证,另一方面与他们的核心企业的特征有关。深圳有比亚迪,上海有特斯拉工厂。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系统级产品,系统级产品可以带活产业链上下游的大量企业,因此像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企业,对城市的贡献远远不是汽车产量那么简单。
据官方数据,2022年深圳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810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量分别增长183.4%、113.8%。
深圳新能源产业势头强劲,龙头企业聚集效应显著。
在核能、光伏、储能、氢能等产业链上下游领域,深圳已经拥有一批知名龙头骨干企业。比如国内核能发电龙头中广核,清洁电力等业务领先的国企深圳能源。
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在锂电池领域,除了比亚迪、欣旺达等龙头企业,在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和精密结构等方面上游产业,也出现德方纳米、贝特瑞、雄韬股份等一大批优秀企业。
而且,新型储能产业正是近期深圳积极抢抓的“风口”领域。根据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相关数据,目前深圳全市从事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及电磁储能等经营业务的储能企业有6988家,注册资本1661.73亿元,从业人员有18.79万人,取得的发明专利有1.19万件。
亮点:车展“绿风”正劲,宝马首次全“绿车”
6月16日至24日,2023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汽车博览会暨新能源汽车博览会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启幕。
本次车展约有100家中外汽车品牌携1000余款车型集中亮相,还有多款首发车、概念车登场。
其中,比亚迪是继BBA传统豪华品牌之后在该车展打造品牌专馆的首个民族品牌。在6号馆,比亚迪将王朝、海洋两个系列的多款代表车型,新独立品牌“腾势”车型,仰望越野车U8和豪车U9等豪华车型,均放置其中,并在活动首日现场发布了一系列“冠军”车型。
而宝马的展区则首次见不到一台燃油车。宝马经销商代表辛先生介绍,这次是宝马第一次以全部新能源车型为阵列来参加2023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应该也是宝马在各大车展里面第一次以全部新能源车型亮相。
“将首次全部以新能源汽车参加大型车展的城市选在深圳,是因为深圳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辛先生介绍,深圳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上牌量的增速是非常快的,深圳新能源上牌比例已经远超过50%,说明深圳是油车市场被压缩最严重的中国城市,所以宝马在深圳选择车型时会和其他城市有不同思路,会更愿意在深圳把新能源车型卖好,比其他城市更积极地拥抱一个全新汽车市场。
宝马的决策或许对未来深圳汽车品牌商带来重大冲击。因为深圳汽车市场确实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1日,深圳新增新能源汽车达22万辆,渗透率达57%,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4万辆,位居世界城市的前列。
深圳市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30万辆,绿色交通出行的分担率达到81%。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也改变了深圳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根据汽车之家平台数据分析,深圳新能源消费关注指数0.93,深圳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注程度处于较高水平;新能源消费购买指数0.79,高关注的同时具备强烈的购买偏好。
热点:新能源双巨头“加码”深圳制造业
除了新能源汽车之外,深圳着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发展天然气、光伏等清洁能源,建设全球液化天然气加注中心,开展超级快充、柔性充电以及车网互动等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巨头近期“加码”深圳制造业的两个消息,进一步提振了深圳的新能源产业信心。
6月15日,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和储能产业园项目在深圳市龙岗区开工建设。
据了解,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集行政办公、研发、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体,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世界显示度的研发中心,项目计划投资200亿元,预计建成后将新增约6万个研发岗位。比亚迪储能产业园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储能系统产能20GWh,研发人员超1万人,项目拟投资20亿元,预计全面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200亿元。
6月16日,A股万亿市值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聚焦新能源车换电、电动船舶、新型储能、绿色园区、金融服务和贸易等重点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两大新能源巨头同期纷纷布局深圳,说明深圳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性,也有利于深圳新能源产业链做大做强。
而且,此前一大消息,可能大家不太留意,但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深圳在氢能产业方面,也开始率先商业化应用。
6月5日,国内最大规模商业化运营氢能通勤车交付仪式在南山区深圳湾创业广场举行。此次交付的氢能通勤大巴,搭载了深圳氢能龙头企业氢蓝时代氢燃料电池系统,由深圳市京兰新能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采购、运营。据悉,该项目总计将投放200辆,首批交付60辆将用于包括腾讯公司在内的科技园辖区相关企业员工通勤服务。
目前,深圳新能源供给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全市总装机容量77%,天然气供应能力占全省比例超四成。
未来:各区抢滩,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链
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最终还是要看企业实力和市场化水平。
6月14日,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宏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太阳能专业展览交易会——2023年德国INTERSOLAR国际太阳能技术展在慕尼黑隆重开幕。
有134家深圳企业积极参展,纷纷展示其在太阳能光伏、储能等新能源行业应用的最强技术和最新产品,约占国内参展企业近二成,包括华为、比亚迪、欣旺达、古瑞瓦特、科士达、科陆电子、盛弘电气、英威腾等全球知名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各级别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其他优秀中小企业参加。
另外,在6月16日,2023中国新能源光明峰会在光明科学城成功举办,聚焦新能源领域的前沿热点。新能源产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深圳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新能源产业作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的重点来抓,全力抢抓新型储能产业发展风口,加快打造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高地,建设全球数字能源先锋城市。
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已成为光明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该区区内已集聚贝特瑞、欣旺达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逐步建设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研平台,2022年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超千亿元。未来,光明区还将继续发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优势,规划打造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记者梳理发现,不只是光明区在深度布局新能源产业,南山、坪山、宝安、龙岗等区均在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
按计划,到2025年,深圳将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绿色低碳产业创新发展高地,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要达到1000亿元。
【采写】南方+记者 李荣华
【摄影】南方+记者 鲁力
【作者】 李荣华;鲁力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