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杭州4月5日电 (张煜欢 朱凌捷)将逝者骨灰装入可降解的骨灰坛中,埋入地下,一个月后骨灰坛便溶解在土壤中……又是一年清明节,中国各地迎来祭扫高峰。在长三角多地,生态节地安葬的形式正逐渐兴起。多地还推出数字化祭扫,以AI、AR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赋能“沉浸式追思”,推动实现绿色文明祭扫。近日,杭州市临安区第三届生态节地公益礼葬暨天竹园生命礼敬园奠基仪式在天竹园公墓举行,活动为6位逝者举行公益礼葬仪式,将可降解骨灰坛深埋入绿草下,让逝者回归自然。
“我的母亲生前是一个非常热爱大自然的人,她经常说‘生命源于自然’,所以希望以这种方式回归自然、跟大地融为一体,我们也尊重她的选择。”逝者家属李丽(化名)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杭州已完成乡镇(街道)级节地生态安葬设施点187个,覆盖率达100%。近年来该市还秉承“节地生态绿色惠民”理念打造陵园,依山就势,将墓隐于山林和茶园,变陵园为公园,成为新型生命文化纪念园。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小蜀山陵园,一场生态葬清明共祭活动上,30名亲属代表为逝者插柳撒花、鞠躬行礼。多年来,小蜀山陵园推行节地生态葬式,相继推出了茶花葬、景观壁葬、草坪葬等节地葬式,累计对2000余位逝者骨灰进行安葬。
而在浙江台州椒江区,海葬作为当地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首选方式,也成为当地民众的新选择。在海葬仪式上,逝者家属走向船舷,用绿色丝带系住可降解骨灰罐,将其缓缓放入大海,从此便“以海为墓”,寄托哀思。
从“入土为安”到“终归自然”,节地生态新风正逐渐深入人心。
据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甄远宁介绍,相比传统的墓葬,节地生态葬不仅绿色环保,而且价格更亲民,尤其是对于选择骨灰撒海、撒江,树葬、花坛葬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安葬方式,浙江全省90个县市区都出台了相应的奖补政策。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殡葬行业也对绿色殡葬、科技环保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推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与此同时,数字化祭扫也正兴起。位于杭州的浙江安贤园打造了全息沉浸式缅怀空间,其运用互联、共享、数字体验等元素,形成一场沉浸式追思礼。例如通过AI技术还原逝者的音容笑貌,能让前来缅怀的家属再次与亲人“面对面”,追寻生命与记忆的美好。
在江苏扬州,扬州墓园开通墓碑虚拟祭扫服务,通过AR技术,逝者家属可在大屏幕和手机上找到与逝者相对应的生态葬位置,从而实现虚拟祭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