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ing:
【资料图】
提起救心丸、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丹参滴丸,不少朋友的第一反应——这些都是 " 救命药 "。但这四种药究竟应该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可能很多人就不是很清楚了!
今天春雨君邀请到了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王高坤医生和大家好好讲讲这几种药要怎样用?心绞痛患者,常备硝酸甘油
需要注意:硝酸甘油虽然是一种常见药,但只有确诊冠心病的人才需要准备。硝酸甘油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体位性低血压和颅压、眼压升高等,所以青光眼、脑出血患者应慎用。
硝酸甘油的作用原理:硝酸甘油主要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通过改变冠状动脉血流量,而缓解心绞痛症状。
出现以下症状时,可服用硝酸甘油:
典型症状:阵发性胸闷、憋气、胸痛,出现在胸骨后,可放射到心前区和左臂;
非典型症状:心绞痛的部位有时会发生 " 偏离 ",出现在上腹部或放射到颈、下颌、左肩或右前胸;
发作时可能感觉压榨痛或闷胀,甚至感到窒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此时可用硝酸甘油。
服用方法:发生心绞痛时,立即舌下含(切记不可用水服用)硝酸甘油 1 片。每片含量 0.5 毫克。一般含服 1~3 分钟症状就能有所缓解。
如有条件要同时吸氧,含服 5 分钟后若不见效或疗效不明显,可再含服 1 片,最多可连续含服 3 次(共 3 片),每次间隔 5 分钟。若含服 3 次后病情不能缓解,不可继续含服硝酸甘油片,需及时呼叫 120,而且不能随意搬动病人。
胸闷憋气,可常备速效救心丸
需要注意:除了冠心病患者外,工作压力大、体检时发现血压血脂较高、出现过心绞痛但没有明确诊断的人,都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可携带速效救心丸以缓解突发的胸闷症状。
提示:低血压者慎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常用。
速效救心丸的作用原理:本品为中成药,可行气活血,祛瘀止痛,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用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出现以下症状可服用速效救心丸:
出现胸闷、心前区不适、左肩酸沉等先兆症状时,应迅速含服速效救心丸,切不可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因为每一次心绞痛的发作,都会对心脑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在有先兆症状时及时服药,能够取得更佳效果。
一般服用后几分钟就能生效,可有效防止猝死。但速效救心丸只是应急用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症状缓解后应尽快就诊。
p.s. 速效救心丸能抗心肌缺血、保护心脏、降低血黏度、解痉镇痛,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服用方法:在急性发作时,开始服用速效救心丸时剂量要小,一般先服用 4 粒,含服时放在舌头下面。也可嚼碎再含到舌下,加速其发挥作用。用药 10 分钟症状不缓解可酌情再服用 4~6 粒。其他治疗用法,请遵医嘱。
若连服两次症状没有缓解,要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以下四种症状,均可使用丹参滴丸
需要注意:长期不当服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服用复方丹参滴丸时,要注意以下事项:有出血倾向者慎用;寒凝血瘀胸痹心痛者不宜使用,脾胃虚寒者慎用;过敏者及孕妇禁用;不宜与牛奶、黄豆及以下药物同服:含金属离子的抗酸药;抗肿瘤药物;阿托品;雄性激素类药物;较强酸性的维生素 C、胃酶合剂等。
复方丹参滴丸是冠心病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起效快,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急救。
服用方法:
冠心病:10 粒 / 次,3 次 / 天,口服或舌下含服,4 周 1 个疗程;
急救时:10 粒 / 次,舌下含服,5 分钟后未缓解可再服 10 粒或改用硝酸酯类;
治疗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时:10-20 粒 / 次,3 次 / 天,口服或舌下含服,24 周 1 个疗程;
服药后胃部不适:如服药后胃部不适可舌下含服,或饭后 30 分钟服用。
平时用,防发病、防复发 推荐阿司匹林
需要注意:阿司匹林是药,不是保健品,作为药物的阿司匹林也有它的适应症,有血栓高风险的患者,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降低心脑血管风险,这是一级预防。其他人群不建议服用,或遵医嘱。
阿司匹林几小时才起效,不能救急;
以下五类人慎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急性期;平时有 " 自发 " 出血倾向的人;过敏体质者;孕妇;近期内做过手术,尤其是做过眼科、颅脑、内脏手术的人。
阿司匹林学名叫乙酰水杨酸。它与青霉素、安定同列为世界三大经典药物,贡献在于大大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阿司匹林的临床运用,主要是做一级预防治疗和二级预防治疗,就是已经发生过心脑血管疾病和极可能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最适合用。
服用方法:长期抗血小板聚集的阿司匹林标准剂量是每天 81~162 毫克,一般每天 100 毫克足矣。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要听从临床医生根据个人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一般是晚上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有明显胃肠道反应的可早饭后服用。
重要提醒
药物千万别叠加服用。如果把握不准要怎么用,在疾病突发时,拨打 120,向医护人员简要描述病人的体征,医护人员会指导用药和急救方法。
作者:解放军总医院(301 医院) 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 王高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