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刘绍辉 □主治医师 王保祥
生命在于运动,但从全球范围看,让人动起来却是个难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身体活动状况报告》指出,81%的青少年及27.5%的成年人运动量不达标。
世卫组织警告,如果各国不采取紧急行动鼓励人们锻炼身体,要付出高昂的健康和经济代价。世卫组织近日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杂志上的一项报告显示,如果缺乏身体活动的普遍性不改变,到2030年,全球将新增4.99亿例心脏病、抑郁症、肥胖症、糖尿病或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而且,全球每年要因此额外支出270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7元)的医疗费用。
个人会因缺乏运动患上多种慢病。长期运动不足不仅让人发福,还会让全身脏器饱受折磨。例如,不常运动会让血流速度变缓,“坏”胆固醇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诱发心血管疾病。缺乏锻炼会导致热量储存,脂肪增多,出现胰岛素抵抗,不仅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也会使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不理想。英国剑桥大学研究发现,缺乏运动可使痴呆风险增加250%。活动量少会使免疫细胞减少,导致抵抗力低下,增加感染、患癌几率。缺乏运动会使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容易诱发胃炎、消化道溃疡等。长期运动不足的人,全身骨骼、关节都得不到良性刺激,进而影响骨代谢,使青少年生长发育受阻,成年人骨骼抗折、抗弯能力降低,中老年人骨质疏松风险增加,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容易出现关节受损,甚至发生跌倒。长期运动不足还是很多肿瘤的独立风险因素,比如大肠癌、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研究发现,随着缺乏运动的时间延长,发生卵巢上皮细胞癌的风险会相应增加。
无论是全球范围内还是我国,缺乏运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家为什么不爱动,又是什么剥夺了人们的运动时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没时间”“缺场地”几乎排在所有年龄组无法坚持运动理由的前两位。中青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被工作学习占据,闲暇时只想休息,提不起兴致运动。而且,手机、电脑等挤占了人们大部分的休闲时间,相比之下,运动过程很辛苦,对身体的益处也不能立竿见影,因此很多人更愿意追求眼前的快乐,越来越懒得运动。此外,现代生活十分便捷,电脑办公、吃饭叫外卖、外出叫车,使得人们根本达不到每周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运动目标。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应成为贯穿一生的主题,每个人都要把“动起来”提上日程。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提高运动热情。
开放运动场地。只有让运动“触手可及”,才能激发更多人的积极性。政府、社会机构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并开放体育场地,让百姓有效利用场馆。
培养儿童运动素养。要想打造全民运动氛围,必须从孩子抓起,加强体育教育。不能以文化课为由占用体育课时间,要让孩子们尽情沐浴在阳光中,奔跑在草地上。
创造家庭氛围。家长应做好孩子的运动榜样,全家一起运动,创造家庭运动氛围。 设定可实现的运动目标。很多人的运动习惯难以养成,与运动目标太大、难以实现有很大关系。不妨化整为零,即便每天没有整段锻炼时间,分段的零星运动也能受益。比如,以步行代替驾车、饭后散步,办公时一有空就踮踮脚、进行扩胸运动等。日常生活中,不用纠结哪种运动性价比最高,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做起来。而且,可以把家人、朋友都拉进自己的运动圈,相互监督、共同鼓励,更容易养成运动习惯。想要战胜懒惰,一定要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比如先定下跑400米、平板支撑30秒等小目标,然后每天加点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运动惯性。▲